各国有哪些关于人工智能的规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2-24 05:20

人工智能领域受到各国关注,联合国通过相关决议确保技术惠及所有国家并尊重人权。中国发布多项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美国则出台出口管制框架以维护技术领先地位,引发国际社会对“科技新冷战”的担忧。

国际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1日,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了第一个有关人工智能(AI)的决议草案,以确保这项新技术能够惠及所有国家、尊重人权并且是“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技术。

2024年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加决议联署。

中国

2024年7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2024年7月26日,《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发布。将依托首都优势行业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五个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标杆型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工程。

2025年1月,复旦大学正式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旨在明确和规范在本科毕业论文中AI工具的使用范围与原则。

美国

当地时间2025年1月13日,美国拜登政府发布《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旨在以国家安全为名维护美国技术的领先地位,将对出口到全球的人工智能技术和GPU都进行三个级别的出口管制。其不经任何磋商讨论、不征询行业意见的行为引发了业界的反对。

2025年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人工智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成为“富国和富人的游戏”,制造新的“发展鸿沟”。美方为维护霸权,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开始搞“三六九等”,分“远近亲疏”,其根本目的是剥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实现发展的权利,这种“绊脚石战略”违背各国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的共同利益。消息一出,引发各界对美国发起“科技新冷战”的担忧,不少美国科技企业和产业协会已经明确反对拜登政府的有关举措。